NEWS CENTER
新盛在线客服【威77296577】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婧
北京讯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了更好地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将增强宏观调控力度,并推出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涵盖三大类共计十项举措。
在数量型政策方面,央行决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此举将为市场注入约1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同时,改进存款准备金制度,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的5%临时降至0%。
在价格型政策方面,央行将政策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预计这将导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降约0.1个百分点;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下调0.25个百分点。
在结构型政策方面,央行将增加30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再贷款额度;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的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设立5000亿元用于服务消费与养老的再贷款;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此次央行实施的双降措施,背景在于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了良好的开局,GDP同比增长5.4%,延续了去年四季度政策支持后的复苏势头。然而,由于前期制造业增长较快形成较高基数以及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等因素,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0%,低于临界点。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曾在文章中指出,自2020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主要受经济基本面影响,而PMI是关键的前瞻性指标。汇率、发债节奏、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虽对货币政策有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例如,历史上两次降息发生时,人民币汇率已贬值至7.3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曾预测降准将先于降息实施,原因是降息受到人民币汇率、长债利率和商业银行净息差等多重限制,而降准能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因此央行此次的双降举措略超市场预期。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表示,央行此次双降举措中,降息的部分超出了市场预期。降息显示了货币政策“防患未然”的应对策略,同时,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势头明显,国内货币宽松的压力相应减轻。
两项创新举措助力金融精准支持实体经济。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强调,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货币政策的两大创新值得特别注意。首先,这是首次将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0%,打破了市场普遍认为的5%的隐性下限;其次,推出了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这标志着央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从间接融资扩展至直接融资领域。
潘功胜指出,将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下调至0%,这两类机构专注于为汽车消费和设备更新投资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将显著提升它们在特定领域的信贷供应能力。
这一举措标志着央行之前提到的“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正式实施。央行在《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继续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政策调控作用。
行业专家表示,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并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向公众吸收存款,且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不能用于清算,清算职能由银行同业存款账户承担。对这些机构的大幅降准是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关键步骤。
专家进一步解释,这两类机构直接服务于汽车消费和设备更新投资领域,其存款准备金率本就低于大型和中型银行。此次阶段性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降低这些机构的负债成本,提高负债稳定性,并增强对特定领域的信贷供应能力。
潘功胜还提到,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将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用于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措施分担部分违约风险。这将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以促进科技创新和资本形成。
据其介绍,股权投资机构在支持科技创新,尤其是资本形成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据统计,股权投资机构支持了中国近九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和六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然而,这些机构在债券市场的发债融资相对较少,且自行发债融资可能期限较短、成本较高。潘功胜提到,科技创新债券的风险分担机制借鉴了2018年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成功经验,这将有助于降低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债成本,并支持其发行更长期限的债券,如8年或10年。据悉,201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提供担保等手段,有效支持了民营企业债券的发行。
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向记者透露,通过推广科技创新债券、改善信贷服务、扩大股权投资、创新风险分担工具以及加强保险保障,可以构建“债-贷-股-保”一体化的全周期支持体系,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此举旨在引导资金流向早期、小型和硬科技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助力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展望未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外部环境的变化仍需进一步评估。在国内物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央行将继续实施降息降准政策,并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以替代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
国泰海通证券宏观高级分析师应镓娴指出,当前全球关税博弈持续,对我国出口和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央行推出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显示了其在稳增长方面的前瞻性部署和主动作为。
应镓娴认为,本次政策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虽然幅度不大,但央行同时下调了结构型货币工具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总量和结构性工具的协同作用既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全面适度支持,也为未来政策的进一步调整预留了空间,以便灵活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
她认为,央行的“双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加快实施相配合,凸显了对财政政策支持的效果。自二季度以来,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较快,5月和6月的中长期流动性到期量也较大,央行有必要加大流动性投放以稳定市场。
应镓娴表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体现了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协同发力,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她也预计,在外部不确定性和内需有待提振的背景下,央行宽松周期有望延续,年内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Copyright © 2023 测试站点 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 苏ICP12345678 XML 网站模板